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省外办:
应广岛大学邀请,长春大学派遣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王坤枫带领2024级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焦杨淇于2025年8月18日至2025年8月28日赴日本广岛大学访问,在外停留11天。归国材料已由本团团长签报组团单位审阅,现就相关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亚洲校园项目暑期学校交流活动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5个国家共26名学生参加。长春代表团在日访问期间,受到广岛大学国际处及亚洲校园项目组的高度重视与热情接待,双方围绕教育合作、学术交流等议题开展了多维度互动。8 月 27 日,广岛大学亚洲校园项目组牵头组织专题研讨会,长春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泰国农业大学、印度尼西亚师范大学的教师代表共同参会,各国代表聚焦本次暑期校园项目的实施成效,系统梳理了项目在课程设计、跨校协作、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客观分析了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并提出优化方向;此外,各方就 2026 年 2 月计划开展的印尼及泰国寒假交流项目展开深入磋商,最终明确了项目具体时间节点、行程安排、课程设置及保障措施的初步计划,为寒假项目的顺利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讨过程中,针对赴日留学学生的学业进度追踪、生活保障服务、跨文化适应引导等核心问题,各国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管理经验充分交换意见,形成了多项具有实操性的共识。所有与会教师对亚洲校园项目现阶段的实施成果予以高度认可,一致期待 2026 年 3 月第一期项目期满后,能进一步扩大项目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加入第二期项目,推动跨区域教育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在广岛大学相关负责人及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代表团学生先后前往广岛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广岛大学康复实验室、无障碍设施中心、广岛枫叶福利院、马自达博物馆、广岛和平纪念馆等场所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动手操作、交流访谈等方式,学生深入了解了日本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多元文化融合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对 “无障碍环境”“社会包容性” 等理念形成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知,为后续专业学习与实践应用积累了宝贵素材。本次出访严格按照既定计划推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二、主要成果
1.未来继续深化校际协作,明确学生培养共识。
代表团与广岛大学围绕赴日留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深度对话,重点针对学生在日学习期间的课程衔接、学业评估、生活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进行细化沟通。双方就 “两校协同突破语言与文化障碍” 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初步拟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 每月通过线上会议同步学生学习生活动态,每学期开展一次线下交流研讨,同时计划联合开发 “跨文化适应指导手册”,涵盖日语 / 英语实用表达、日本文化习俗、学业求助渠道等内容,为留学生快速适应海外学习生活提供精准支持,进一步完善了校际协同培养体系。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强化文化自信。通过参与国际研讨会、实地实践调研等活动,学生跳出传统课堂局限,直接与多国师生交流互动,不仅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与文化视角,拓宽了国际视野,更在跨文化沟通实践中锻炼了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广岛枫叶福利院交流时,长春大学特教专业学生焦杨淇根据自身视障生的生理特点及运用所学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福利院工作人员深入探讨残疾人照护技巧,得到对方肯定,有效增强了专业认同感与自信心;同时,在向海外师生介绍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本国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认知,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显著提升。
2. 扩大学校专业影响力,提升国际声誉。
访问期间,王坤枫副教授借助研讨会发言、一对一交流等契机,系统向北京师范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等与会高校推介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 —— 包括 “理论 + 实践” 融合的课程体系、依托康复实验室的实训模式、与地方福利院合作的实践平台等,重点分享了学校在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成果(如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等)。各高校代表对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部分高校表达了未来开展专业交流、联合科研的合作意向,有效提升了长春大学在国内外特殊教育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后续拓展国际合作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搭建多边合作网络,拓展教育交流渠道。
本次出访为长春大学搭建了与亚洲多所高校直接对话的平台,除与广岛大学深化合作外,代表团还与韩国外国语大学、泰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就学生交换、课程共享、学术研讨等议题进行初步洽谈。例如,与泰国农业大学达成 “特殊教育领域学术资料共享” 意向,计划定期互推专业期刊、研究报告等资源;与韩国外国语大学探讨 “跨文化教育线上工作坊” 合作方案,拟邀请双方教师、学生围绕 “特殊教育中的语言支持” 等主题开展线上交流,进一步拓宽了学校的多边教育合作网络,为后续开展多元化国际交流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工作建议
1.强化学生外语能力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素养。
鉴于亚洲校园项目通用语言为英语,目前部分参与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难以充分参与国际交流与学术研讨。建议进一步扩大 “全纳学习计划” 覆盖范围,鼓励更多特殊教育专业优秀学生前往外国语学院辅修英语,优化辅修课程设置 — 增加 “学术英语写作”“跨文化沟通实务” 等针对性课程,同时引入外语实践项目(如与外国语学院学生开展 “一对一语言伙伴” 活动、组织国际交流模拟演练等),帮助学生提升外语应用能力与国际传播素养,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需求。
2.深化与广岛大学学生互派合作,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建议以本次出访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广岛大学在学生互派领域的合作力度。一方面,建立 “赴日留学学生选拔机制”,优先选派日语或英语能力突出、专业成绩优异且有强烈赴日留学意愿的本科生,通过 “本科阶段交换学习”“联合培养硕士” 等模式,让学生深入体验日本高校的教学模式与学术氛围;另一方面,制定 “学成归国服务激励政策”,如为归国学生提供科研启动资金、优先推荐就业岗位等,鼓励学生将海外所学应用于国内特殊教育事业,力争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专业能力过硬且愿意服务国家教育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特此公示。
长春大学
2025年9月11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省外办:
应广岛大学邀请,长春大学派遣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王坤枫带领2024级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焦杨淇于2025年8月18日至2025年8月28日赴日本广岛大学访问,在外停留11天。归国材料已由本团团长签报组团单位审阅,现就相关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亚洲校园项目暑期学校交流活动共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5个国家共26名学生参加。长春代表团在日访问期间,受到广岛大学国际处及亚洲校园项目组的高度重视与热情接待,双方围绕教育合作、学术交流等议题开展了多维度互动。8 月 27 日,广岛大学亚洲校园项目组牵头组织专题研讨会,长春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泰国农业大学、印度尼西亚师范大学的教师代表共同参会,各国代表聚焦本次暑期校园项目的实施成效,系统梳理了项目在课程设计、跨校协作、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客观分析了项目推进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并提出优化方向;此外,各方就 2026 年 2 月计划开展的印尼及泰国寒假交流项目展开深入磋商,最终明确了项目具体时间节点、行程安排、课程设置及保障措施的初步计划,为寒假项目的顺利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讨过程中,针对赴日留学学生的学业进度追踪、生活保障服务、跨文化适应引导等核心问题,各国教师结合本校学生管理经验充分交换意见,形成了多项具有实操性的共识。所有与会教师对亚洲校园项目现阶段的实施成果予以高度认可,一致期待 2026 年 3 月第一期项目期满后,能进一步扩大项目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加入第二期项目,推动跨区域教育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在广岛大学相关负责人及专业人员的带领下,代表团学生先后前往广岛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广岛大学康复实验室、无障碍设施中心、广岛枫叶福利院、马自达博物馆、广岛和平纪念馆等场所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观察、动手操作、交流访谈等方式,学生深入了解了日本在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多元文化融合等领域的先进经验,对 “无障碍环境”“社会包容性” 等理念形成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知,为后续专业学习与实践应用积累了宝贵素材。本次出访严格按照既定计划推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二、主要成果
1.未来继续深化校际协作,明确学生培养共识。
代表团与广岛大学围绕赴日留学生管理工作开展深度对话,重点针对学生在日学习期间的课程衔接、学业评估、生活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进行细化沟通。双方就 “两校协同突破语言与文化障碍” 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初步拟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 每月通过线上会议同步学生学习生活动态,每学期开展一次线下交流研讨,同时计划联合开发 “跨文化适应指导手册”,涵盖日语 / 英语实用表达、日本文化习俗、学业求助渠道等内容,为留学生快速适应海外学习生活提供精准支持,进一步完善了校际协同培养体系。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强化文化自信。通过参与国际研讨会、实地实践调研等活动,学生跳出传统课堂局限,直接与多国师生交流互动,不仅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与文化视角,拓宽了国际视野,更在跨文化沟通实践中锻炼了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广岛枫叶福利院交流时,长春大学特教专业学生焦杨淇根据自身视障生的生理特点及运用所学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与福利院工作人员深入探讨残疾人照护技巧,得到对方肯定,有效增强了专业认同感与自信心;同时,在向海外师生介绍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成果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本国文化与教育事业的认知,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显著提升。
2. 扩大学校专业影响力,提升国际声誉。
访问期间,王坤枫副教授借助研讨会发言、一对一交流等契机,系统向北京师范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等与会高校推介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 —— 包括 “理论 + 实践” 融合的课程体系、依托康复实验室的实训模式、与地方福利院合作的实践平台等,重点分享了学校在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与成果(如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度、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等)。各高校代表对长春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部分高校表达了未来开展专业交流、联合科研的合作意向,有效提升了长春大学在国内外特殊教育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后续拓展国际合作资源创造了有利条件。
3. 搭建多边合作网络,拓展教育交流渠道。
本次出访为长春大学搭建了与亚洲多所高校直接对话的平台,除与广岛大学深化合作外,代表团还与韩国外国语大学、泰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就学生交换、课程共享、学术研讨等议题进行初步洽谈。例如,与泰国农业大学达成 “特殊教育领域学术资料共享” 意向,计划定期互推专业期刊、研究报告等资源;与韩国外国语大学探讨 “跨文化教育线上工作坊” 合作方案,拟邀请双方教师、学生围绕 “特殊教育中的语言支持” 等主题开展线上交流,进一步拓宽了学校的多边教育合作网络,为后续开展多元化国际交流活动奠定了基础。
三、工作建议
1.强化学生外语能力培养,提升国际传播素养。
鉴于亚洲校园项目通用语言为英语,目前部分参与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难以充分参与国际交流与学术研讨。建议进一步扩大 “全纳学习计划” 覆盖范围,鼓励更多特殊教育专业优秀学生前往外国语学院辅修英语,优化辅修课程设置 — 增加 “学术英语写作”“跨文化沟通实务” 等针对性课程,同时引入外语实践项目(如与外国语学院学生开展 “一对一语言伙伴” 活动、组织国际交流模拟演练等),帮助学生提升外语应用能力与国际传播素养,更好地适应国际交流需求。
2.深化与广岛大学学生互派合作,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建议以本次出访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广岛大学在学生互派领域的合作力度。一方面,建立 “赴日留学学生选拔机制”,优先选派日语或英语能力突出、专业成绩优异且有强烈赴日留学意愿的本科生,通过 “本科阶段交换学习”“联合培养硕士” 等模式,让学生深入体验日本高校的教学模式与学术氛围;另一方面,制定 “学成归国服务激励政策”,如为归国学生提供科研启动资金、优先推荐就业岗位等,鼓励学生将海外所学应用于国内特殊教育事业,力争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视野、专业能力过硬且愿意服务国家教育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特此公示。
长春大学
2025年9月11日